司法守护下的千年智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保护成效显著

2025年4月25日,浙江湖州荻港村桑基鱼塘核心保护区湖丝人家内,一场意义非凡的“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及桑基鱼塘农遗司法保护令”颁布一周年肯谈会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由和孚镇人大会同南太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南浔区公安分局、南浔区检察院、南浔区法院组织召开。和孚镇行政执法、农业农村办、司法所、生态办、自然资源和规划所等相关职能部门,还有来自荻港村、桑基鱼塘产业协会、桑基鱼塘公司等社会组织和保护主体以及农遗、非遗传承人与村民代表等各方人士参加会议。

会议回顾“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及桑基鱼塘农遗司法保护令”颁布一周年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深入探讨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社会的转化路径。各个职能部门及相关主体围绕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利用传承进行了交流。

2024年2月1日《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正式颁布实施。5月,全国首份《桑基鱼塘农遗司法保护令》正式发布,这份保护令犹如一把利剑,为守护千年农耕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保护令确立了“禁止破坏生态基线”“限制过度开发”等12项刚性条款,同时配套制定《桑基鱼塘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标准》,为桑基鱼塘系统的保护划定了清晰的红线和明确的标准。

一年来,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依法处理涉及桑基鱼塘案件,责令相关责任方恢复鱼塘原状。在此基础上,法院还创新引入“生态修复保证金”机制,有效促使污染企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实现了环境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双赢。从行政管控到司法震慑,一个全国首个跨部门协同保护网络逐步构建完善。通过卫星遥感监测与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使系统核心区生态完整率同比提升23%,传统沟渠水质全面达标Ⅲ类水标准,桑基鱼塘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恳谈会上,数字赋能司法保护的最新成果令人眼前一亮。依托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桑基鱼塘生态身份证”,实现了鱼苗投放、蚕茧产出全流程追溯,让每一条鱼、每一个蚕茧都有了可追溯的“身份”,为桑基鱼塘系统的科学管理和精准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特聘专家建立专家工作室及岗位科学家工作室,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专家们就下一步桑基鱼塘保护及发展进行了专门的辅导。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保护与产业振兴在桑基鱼塘地区形成了良性互动。当地法院联合文旅部门积极引导开发“生态普法研学游”项目,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桑基鱼塘的生态文化,还孵化了27家桑基鱼塘主题民宿,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传统技艺传承人获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户”授牌,开创了传统文化保护的“生态司法+非遗活化”新模式,让古老的桑基鱼塘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太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勤作会议总结发言,她肯定了规定和保护令颁布一周年来各职能部门围绕各自职责所做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希望进一步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切实贯彻好保护规定和保护令,为桑基鱼塘的保护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暮色中的荻港村,千年鱼塘泛着粼粼波光,护塘人手持普法巡塘记录,默默守护着这片承载着千年智慧的生态家园。这场由司法守护催生的生态觉醒,正在续写“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壅桑”的循环传奇,为传统农耕文明融入现代法治文明写下了生动注脚。

(陈凤玲、蔡冰、吴宝宏)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